酵素推薦怎麼吃? 3大推薦吃法及適合補充族群大解析|WEIDER威德 | 保健食品專家

酵素推薦怎麼吃? 3大推薦吃法及適合補充族群大解析

臺灣人健康意識逐年抬頭,統計資料顯示(註1),酵素市場規模位列膳食補充劑中第二名,僅次於乳酸菌類。但酵素究竟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幫助?又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酵素?今天就讓我們帶你認識酵素推薦的吃法、選法以及適合補充族群,一解酵素的神秘面紗!

酵素是什麼、為何推薦吃?酵素3種類介紹

大部分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大分子物質,可催化許多生物化學反應,體內代謝反應大都離不開酵素。而身體代謝的酵素大致分為3類:消化酵素、代謝酵素及食物酵素。

• 消化酵素

幫助食物從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。如口水中唾液澱粉酶在我們咀嚼澱粉食物時,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;而蛋白酶幫助豆魚肉蛋類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。

• 代謝酵素

身體所有器官組織與細胞都需要代謝酵素幫助運作,讓營養素合成、分解、利用或廢物分解與排出更順利。如超氧歧化酶可將超氧化物(自由基的一種)轉化成氧氣與過氧化氫,過氧化氫再經由過氧化氫酶的作用,轉化成氧氣與水。

• 食物酵素

植物或動物等來源的食物,本身都具有多種酵素。但酵素活性易受酸鹼值、溫度等外界因素影響,進而減弱或破壞原有的活性,所以攝取的食物酵素不一定可以對身體提供原有作用。如鳳梨含蛋白酶,吃鳳梨時,蛋白酶會刺激口腔黏膜細胞,造成「咬舌」的不適感。但若先將鳳梨加熱,破壞酵素活性,就能減少蛋白質分解作用。

酵素種類

消化酵素

代謝酵素

食物酵素

功能

幫助食物消化,從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,變成身體可吸收的營養素

新陳代謝過程所需的酵素,幫助組織器官生化反應運作順利

攝入的食物本身含有的酵素,有些具消化酵素功能

舉例

蛋白酶、澱粉酶、纖維素酶、脂解酶

超氧歧化酶、過氧化氫酶

鳳梨蛋白酶、木瓜蛋白酶

補充方式

可由體外補充

無法由體外補充

可由體外補充

由此可知,推薦補充酵素的原因為身體分泌的消化酵素有限,額外補充酵素可減輕大餐後的消化負擔,幫助大分子食物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素,讓吸收與利用更有效率。而當身體消化機能維持正常時,就能獲取足夠的營養素,分泌足夠的代謝酵素, 使體內生化代謝運作順利,維持良好狀態。

酵素3大推薦吃法

那麼酵素該怎麼吃?雖然額外補充酵素對身體有許多幫助,但在補充時,仍須注意以下提醒事項:

1.食用未經高溫處理、烹調的蔬菜與水果

補充酵素前,要先注意酵素對酸鹼值與溫度的敏感,當溫度超過55度時,會使酵素失去活性與作用。

因此若想獲取天然活性酵素,建議食用未經高溫處理的新鮮蔬果,如:生菜沙拉或新鮮水果,且生食蔬菜要注意微生物衛生問題。蔬果汁部分,高速攪拌過久也會因溫度影響酵素活性,建議降低攪拌速度與縮短時間,可保留較多的酵素活性。另外,也可以食用標榜仍具有活性的酵素產品。

2.選用含有多種蔬果的酵素

酵素具「專一性」,一種酵素只能參與一種反應。如澱粉酶分解澱粉、脂解酶分解脂肪。而蔬果有特殊的酵素,如鳳梨、奇異果及木瓜都含蛋白酵素,可幫助分解肉類、蛋白質變成小分子胺基酸,提高消化與吸收效率。

另外,科學文獻指出,蔬菜水果中的「植化素」,對生理功能很有幫助,像植物類黃酮、兒茶素、蘋果多酚、白藜蘆醇等已被廣泛研究並萃取出來作為每日營養補充新選擇。

3.餐後食用具活性的消化酵素

具活性的消化酵素可幫助分解食物成分,如澱粉、蛋白質、脂肪等,在飯後食用幫助消化作用更順利。

而除了上述吃法外,還需注意的是,許多酵素產品會誇大宣傳其功效,甚至會有廠商添加番瀉葉、蘆薈素、阿勃勒萃取物等瀉劑,而並非靠酵素與植化素來作用,若長期食用會有依賴性等健康疑慮,需避開這類商品。

哪些人推薦補充酵素?6大族群告訴你

然而哪些人需要補充酵素?若你是以下6大族群,可適量補充,以補足身體所需。

  經常外食、飲食習慣不規律者

  偏食、蔬果攝取不足者

  不定期吃大餐、無肉不歡或常吃高油食物者

  久坐上班族

  希望排便順暢者

  重視體內環保養生者

我們從食物攝取大部分所需營養素,再經體內酵素作用,消化、吸收並利用。而若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不正常,就可能會破壞身體機能,如:吃「吃到飽」時,身體因酵素分泌量跟不上暴增食量而有不適感,此時額外補充消化酵素能減輕負擔。

合適酵素推薦這樣挑

但市面上酵素相關產品五花八門,該選擇哪一種?以下我們就根據不同的需求,來為你做合適的推薦。

飽餐後吃 消化酵素

在吃完飽足的一餐後,若希望提升消化效率,可選擇含消化酵素產品,且消化酵素種類愈完整愈好。食物中大分子營養素主要含澱粉、動物或植物來源的蛋白質、油脂、纖維等,會需不同功能酵素,如澱粉酶、蛋白酶、脂解酶等,才能有效且確實地達到作用。

補充更多蔬果發酵酵素 酵素液

如希望補充更多來自蔬果發酵的酵素,可飲用酵素液。愈多種蔬果來源的發酵萃取物愈好,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,可提供豐富多元的植化素和膳食纖維。

參考資料:

12018年食品產業年鑑

Successfully
Network error, please refresh error